我們也儘量避開中午最忙的時間拜訪。
打開翔美食堂的門,竟然裡面是客滿,每桌都是炒麵炒飯雪花冰等,滿滿的菜與客人的笑容。
“等我一下喔!”從裡面出來跟著我打招呼的嬌小綁馬尾的就是今天的女主角,雅玲。
我先滿滿觀察店裡的樣子。
木頭的桌子椅子,店裡的氣氛是不怎麼大但很乾淨,蠻舒服的。
聽說店裡的設計都是雅玲的先生弄的。
坐在店裡的角落慢慢看著這些,雅玲用圍裙擦自己的手走出來了。
“不知道為甚麼今天有點忙了,讓你就等了”
他又是邊講邊整理桌子,馬上幫我弄出一個採訪用的空間了。真不愧是餐廳的老闆娘,動作真快。
長濱的真柄村出身的他從小都是爸爸媽媽工作的關係在北部讀書。
雖然在家裡爸爸媽媽都用阿美族語,外面的生活都是用中文。
國中就讀了有附宿舍的學校,同屆同學裡面,原住民的小孩只有2個。
大學畢業後有機會在原民會上班的他在那裡認識了好多原住民同胞。出差去各地就認識了好多之前自己都沒有接觸過的族群,對她來說真新鮮。
影響最深刻的是拜訪光復阿美族時候 “以為一樣阿美族但他們講的阿美族語聽起來完全不一樣, 他們的族語聽起來像在唱歌很輕快”。
當時已經跟同鄉的老公結婚的她,有了第二個孩子就決定返鄉了。
回鄉後有一陣子還是在鄉公所,民宿工作。但5年前他決定接手媽媽的小吃店”翔美食堂”。
雖然自己沒有接觸過的行業,但想想其實還滿喜歡烘培,尤其是返鄉回來的他與先生一起確認過的共同的想法。
“接下來的人生不是為了別人做事, 而為了自己與自己的家人一起共享”。
於是接了媽媽的家庭料理小吃店,這裡沒有甚麼很特別的東西,但生活的重點放在自己的家鄉與自己的家人一起做真正在地阿美族的家庭料理。
我就問了雅玲最喜歡的菜是甚麼。
他回答長濱這裡抓的海螺,簡單煮一下直接吃,就是簡單就好,簡單最美的概念。
接著我再問他國二時的夢想,他想了一下有點害羞得笑著再告訴我說”想不起來,可能沒有像甚麼。
只是很想趕快畢業,也可能想當醫生,看了電視覺得可以治療人的病或傷是真的很厲害。
”接著說”現在不是手術刀而是拿菜刀, 有刀方面可能離小時候沒有很遠了”再笑。
長濱就是可以放鬆,可以慢步調生活的地方。
經過大都市的生活才懂的5點吃飯8點睡覺的幸福。這裡流的時間真的不一樣,雅玲最後也說了”請大家也來慢慢享受長濱時間”。
旁邊有國小4年級的孩子。
說下學期就要離開長濱讀書。”有些事離開才會懂的,都要經歷嘛”。
雅玲拍兒子的肩膀微笑。
看了他們的笑容我也一起微笑著。